學術不端,狹義來講,主要包含抄襲/剽竊(把別人的當做自己的)、造假(篡改數據或無中生有);廣義來說,不符合學術道德規范的行為,都是學術不端,比如說發表論文時掛空名、亂掛名、一稿多投等等。
標準是學術期刊論文作者在學術論文撰寫和投稿時避免不端行為的指南,也是學術期刊編輯發現和處理不端行為的指導,同時也可為研究機構、資助機構和學術團體判斷相應的不端行為提供參考。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發布了《學術出版規范 期刊學術不端行文界定》行業標準(CY/T 174-2019),規定于2019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該標準對論文作者的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違背研究倫理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明確的分類和界定,對審稿專家和編輯者的違背學術道德、干擾評審程序、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規定、盜用稿件內容、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