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中交流的專家學者一般都在該領域有所建樹,無論是對方討論你的報告,還是你在觀摩別人的研究成果后,和對方討論了雙方的相關研究,都會給人留下直觀的印象。 在這個場合下結(jié)識的學者不但可能成為你的審稿人,還可能成為你將來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想想都覺得刺激呀! ④ 在投稿期刊已發(fā)表領域相關文章的作者。 這樣的審稿人一定是為編輯所知的,論文能發(fā)表,說明其學術水平已經(jīng)受到編輯的認可,選擇這樣的作者當審稿人,一定沒錯! 三、如果準確尋找審稿人信息? 推薦審稿人的時候不光是要提供審稿人名字的,有的期刊還需要審稿人的Email、機構(gòu)等等,平時跟審稿人是半毛錢關系都沒有,突然需要這些信息,而且是要準確的信息,是不是想想都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