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跟學術合作的高校都有學術查重賬號,賬號一般分老師和學生賬號,老師賬號可以看到本班級內學生提交檢測的論文和結果;學生賬號一般只有2次的檢測機會,檢測完后就不能再用了。 通過學校單位內部分配的學術賬戶進入學術檢測系統。 一般大學院校的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都有特別指定的學術查詢系統,查詢入口有特定鏈接。
個人在中國學術只能進行論文檢索以及下載,而它的檢測系統入口是登錄不了的。 不過呢,一些高校會提供檢測賬號給學生免費登錄使用,但是檢測次數是有限制的,通常情況下是1-2次。 而如果個人沒有賬號的話,還可以在第三方學術查重服務檢測平臺進行論文查重,檢測結果與官方一樣。 學術查重是不對個人開放的,因此個人是無法具有學術查重賬號的,學校會有學術賬號,不過學校給學生提供的免費檢測機會也還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進入學術查重進行檢測,還可以進入本站首頁,學術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授權,經過百度官方認證的,是一個安全可靠的論文查重網站,上傳文檔,購買訂單號,就可以進行檢測了,和學術一樣需要自己下載報告單,用這種方式還可以隨時咨詢,操作便捷,非常權威。 學校一般會提供兩次免費檢測的機會給學生。
這是很多人疑惑的一個地方,畢竟參考文獻太容易重復了。 答案是: 學術查重對象不包括參考文獻,但你也不需要將參考文獻從論文中刪除。 以學術查重來說,可以肯定的是:查重對象是不包括參考文獻的。 而且,就算你沒有將參考文獻從論文中刪除,學術也是能正常識別出來參考文獻部分的,前提是你的論文結構是規范的,而且按照 規范格式 引用了參考文獻。 簡單來說,按照學校要求的大綱架構和參考文獻引用規范(GB/T-7714)去寫論文,學術都能識別出參考文獻部分,并在查重時自動剔除。 不僅是參考文獻部分,諸如論文封面、目錄、成果清單等內容也是不在查重范圍內的。 而且,在查重報告中, 不納入查重范圍的參考文獻、目錄等內容都會以灰色字體顯示,而正文則以黑色字體顯示。
1.那么所謂的官方學術查重有么? 答案是:有。 但學術并不公開對外銷售。 因此所有公開宣稱官網發售的、學術公司合作的,無異于是一種打擦邊球的耍流氓咯。 2.那么網絡上的學術都是假的嘛?